歡迎進入朝陽市文化藝術發展中心
漢地佛教自唐傳入云南后,經過1000多年的傳播和發展,朝陽文化留下了大量佛教文物古跡,它們都是可貴的藝術品。其大致有以下系列:
寺廟建筑:云南漢地佛教的寺廟建筑受內地佛教建筑影響,將宗教氣氛與世俗習尚融為一體。從外在形式上看,是庭院建筑的擴建,不過絕大部分情況下,這些寺院的布局都與所處山、水緊密結合,顯得較為自然。
古塔建筑:受內地佛塔建筑的影響,云南的古塔大致分窣堵潑式、亭閣式、密檐式等類型,均與中原同類塔及相似,只是細部處理上稍有自己的內容。而其材料、結構、造型藝術和功能的高度統一卻顯示了云南古塔建筑的顯著特點。
石窟:云南的佛教石窟主要有劍川石寶山石窟和安寧法華寺石窟。雖然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,但由于受密教藝術和民族工藝的影響,風格獨特,具有明顯的民族性和地方性。
造像:虔信佛教的古代云南人民為了表現佛教的神圣不可思議,弘揚佛法,在洱海和滇池地區等地留下了不少藝術水平較高的造像。出寺院供奉的塑像外,劍川石寶山石窟、安寧法華寺石窟、劍川金華山摩崖石刻、祿勸密達拉摩崖石刻、晉寧摩崖石刻、涼山博什瓦黑線刻畫像等是較有代表性的石刻造像。造像中南詔王、大黑天神、梵僧及各種類型的觀音等造像,均帶有濃厚的云南色彩。
繪畫:現存的壁畫較少,僅《南詔國傳》和《張勝溫畫卷》較出名。此二幅繪畫所反映的都是有關南詔、大理國時期的內容。
佛經:現主要有南詔、大理國時期的寫本佛經和元、明時期的滇刻本佛經。
上述云南漢地佛教的藝術系列,均因帶有明顯的云南特色而與漢地佛教藝術略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