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的是藝術家”
雍正在位13年,勤于政事,自詡“朝乾夕惕”,意思是一天到晚勤奮謹慎,沒有一點疏忽懈朝陽藝術怠。
這不是夸張的自評。有史料記載,康熙曾去往避暑山莊43次,乾隆48次,而雍正一次都沒去過,就連被滿人視為祖制的草原騎射,他也沒有出宮參與過。雍正最喜歡的,可能只有自己的書房。
而就是在書房里,他把康熙和乾隆做過的事都做了一遍,二人沒做過的,他也開了先例。不過這些事,都發生在畫里。
《胤禛耕織圖》,是他登基之前的一幅絹本畫。畫中站在田埂上撐傘帶領眾人收割的農夫,便是日后的雍正,遠處農舍里的婦人是其福晉。
此種勞作,雍正并沒有親身體驗過,這只是他想象力的一次迸發,一次最為靦腆收斂的迸發。后來,隨著《雍正行樂圖冊》的問世,眾人在天際邊撿拾到了他的想象力,才發現,這位皇帝竟如此的“不著邊際”:
狩獵刺虎,是清初帝王與皇子們的常見之事,同時也是展示他們勇猛性格的一項重要活動。
雍正沒有真實經歷,但在想象的世界里,他比任何人都勇猛:站在懸崖山洞旁,舉叉與虎生死搏斗??偟膩碚f,這個場面還算正常,但頭戴西式假發,著洋裝,一身歐洲人扮裝舞會的裝束,實在是太過洋氣...
不過,細讀歷史后發現,雍正的此種情趣也是事出有因:
在400多年前的明朝萬歷年間,歐洲來華傳教士把油畫帶進中國,西方明暗對照畫法曾影響當時的“波臣派”畫家曾鯨等人。至清朝康熙年代,又一批傳教士來華,這次不但送來了宗教繪畫,還帶來了以傳教身份出現的畫家,如意大利人郎世寧、法國人王致誠等,他們隨后成為了中國宮廷內第一批外籍畫師。
其中,郎世寧歷經康熙、雍正和乾隆三朝,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,并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,極大地影響了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。
由此看來,雍正著此裝入畫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對宅男雍正來說,兇險的刺虎已然發生的如此夢幻,射箭則需要寫實一些。
《雍正行樂圖冊》之射箭里,他非常淡定,赤腳站立,持弓備箭,望著空中的飛鳥,一副“讓你先飛一會”的表情躍然紙上。
以上兩項,是圖冊中為數不多的運動類體驗,其余項目更顯溫和。據現有資料分析,雍正對宗教異??駸?。他一生好談佛法,自比“釋主”,他從小熟讀佛教經典,即位前曾在王府內舉行法會修練禪定,即位后又在宮中組織法會,與親信大臣和皇子弘歷一起修習禪宗。
下圖中,雍正著喇嘛佛裝坐于山洞中,夕陽西下,巨蛇前來,他仍從容坐禪,由此可以看出他對藏傳佛教的感情。
實際上,雍正不僅尚佛,同時也崇道。
在清朝諸帝中,他是最為信奉道教的一位。做皇子時,他就對道家藥石極有興趣,稱帝后,更是命人在圓明園修建爐煉丹,制藥以求長生,所以有部分學者推測,雍正于58歲時暴卒于圓明園,可能與服用丹藥有直接關系。
《雍正行樂圖冊》之道裝像和乘槎成仙,分別是修道的兩個階段,前者中的雍正穿著道服,左手揮舞拂塵,右手合捻,口中念念有詞,此時,波濤翻滾,青龍躍出水面,張牙舞爪,顯然,畫中的他已具有某種法力;后面一幅畫里的雍正也是身著道裝,但神情悠然,似乎成仙之事近在咫尺。
在雍正的想象世界里,農夫做了,勇士做了,佛道人士也做了,接下來要cosplay的,就是隱居山野的高士了——
月光之下,古松之臨,溪水之旁,撫琴而動,作為“高士”的雍正悠然自得,煞有介事...
滿族入關后,為防止本民族被漢族快速同化,清廷曾明令禁止滿人著漢裝,而《雍正行樂圖冊》中所繪的人物,卻基本都是在穿漢服,可見,畫中的雍正已是脫韁的野馬,誰也攔不住,即使沒有草原...
那么,馬兒既然奔跑了起來,就不要錯過一切未曾體驗過的事情,比如水畔閑坐洗個腳...
比如,篝火旁讀個書...
比如,河邊閉目發個呆...
或許是由于中年登基的緣故,雍正無心娛樂,在“朝乾夕惕”的高強度工作中,他更是極少有閑暇時間,所以《雍正行樂圖冊》中的各種閑游,是他渴望而不得的心事。
所謂“行樂圖”,一般以描繪皇家娛樂生活為主,它最早出現在南齊,雖是中國人物畫的常見題材,但雍正命宮廷畫師按照自己設想繪制的這套《行樂圖》卻獨具特色,它充分顯示了雍正的想象力和天馬行空的“藝術家”氣質。
繼承無數珍貴畫作的雍正,估計是看過宋代馬遠的《寒江獨釣圖》,所以這套圖冊中,他自己也扮演了一次屏氣凝神的江邊垂釣者。嚴格來說,此畫的格調遠不及馬遠,但好歹也畫出了雍正的耐心